走向“相通共进”:中国进口贸易回望与前瞻
中国新闻来源: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8日 16:19
我要分享
原标题:
图1:2017年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规模占比
图2: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口贸易规模变化 制图:陆晖
编者按
正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进博会”),吸引了全球172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。除了商品展览、商务签约等常规项目外,还同期举办了“首届虹桥国际经贸论坛”,围绕“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,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”主题,讨论全球经贸发展关键问题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所言,举办进博会,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,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。如何充分认识进博会为中国与世界带来的发展机遇,顺应浩荡前行的历史大势,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,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?本期智库版特邀智库专家深入分析、建言献策。
历史维度:改革开放40年,中国购买力大幅提升、进口贸易迅速发展
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成长之路,经济结构、产业结构也随之演变,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。其中,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,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,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世界经济,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“发动机”之一。
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,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受到更多重视;而进入当前阶段,进口的重要性鲜明凸显。中国需求的强劲增长,反映着中国购买力的增长趋势,同时,也为世界带来不断扩展的巨大市场。
从经济数据变化看,1978年至今,我国不断以扩大进口规模、提高进口质量推进对外贸易结构调整,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取得了巨大成效。当前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国。中国货物贸易进口从1978年占世界比重的0.8%、排名第29位,上升至2017年的占比9.7%、排名第2位。同期,进口规模从1978年的109亿美元跃升至2017年的18410亿美元,增长169倍。
从社会生活演变看,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,日渐走向理性消费、个性化消费和环境友好型消费,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,追求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消费。在此进程中,服务贸易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的新引擎。2013年—2016年,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.1%,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,占全国GDP比重为51.6%。预计未来5年,服务型消费将达我国新增消费的50%左右。其中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增长迅速,优化了贸易结构,提高了发展质量,使得中国在一些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
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看,改革开放以前,中国未能同外部世界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、文化联系、社会联系,利益交汇点十分有限。改革开放后,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市场,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、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。进入新时代,“买家中国”已是国际贸易重要力量。2013年—2016年,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,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.4%,而同期美国、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贡献率则分别为23%、7.9%和2.1%。预计至2020年,中国出境并购交易金额可达3000亿美元,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仍将是全球跨境并购的活跃主角。过去中国主要依靠人口红利的高速发展,未来将更多地转向依靠资本红利和技术红利,这将对带动世界贸易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。
世界维度:“一带一路”,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
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。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至新高度。以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抓手,中国积极扩大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,为沿线国家与地区提供平等参与世界经济价值环流的平台,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。如果说,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从“粮食换汽车”到“汽车换汽车”的提升反映了中国“市场高度”的升级,那么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5年来,中国市场正与世界上越来越广的区域相互连接、相互融入,这反映出中国“市场广度”的扩展。
“一带一路”倡导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,为世界带来标准更加公平、结构更加优化的互联互通大市场。2017年,中国进口商品总额达到18410亿美元,而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年平均进口商品规模则超过了6500亿美元,约占年进口总额的1/3。中国是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主要国家的重要伙伴国。在对外贸易额排名前10位的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中,中国是韩国、新加坡、俄罗斯、泰国的第一出口目的国,是马来西亚等国的第二出口目的国,是印度的第三出口目的国。2017年,中国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口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泰国、俄罗斯、新加坡、沙特阿拉伯、印度尼西亚、南非和菲律宾。上述十国进口额占中国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口总额达75.5%。
未来维度:以进博会为新平台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2018年11月5日,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发出“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”的坚定宣言,振奋人心。展望未来,中国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进口贸易水平,为世界经济作出应有贡献?
保持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,确保国内购买力持续稳定。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应抓住以下关键点,提升中国购买力:一是重视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升级需求。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人,现阶段国内消费品生产及消费服务环境还不能较好满足其需求。今后,中国进口应不断创新、及时迭代,适应并引领国内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。二是重视新兴消费内容的需求。在信息化时代,以网络消费、智能消费、共享消费等为主的新兴消费内容正日益普及,未来新兴消费跨境流动规模将进一步增大,商品消费比重下降,而服务消费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。
合理设置进口关税水平,继续扩大进口规模。进口商品和服务受到关税水平的限制调节。适当使用进口关税作为“经济杠杆”,可有效保护国内有关产业、调节本国经济发展。自加入WTO后,中国贸易加权关税水平正不断降低,今后降低进口关税也将成为中国政府促进国内生产发展、满足社会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。进口关税的设置具有“双刃剑”作用。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不变前提下,进口关税的设置也可作为反击贸易战的重要政策工具,合理有效地加以使用。
积极参与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,带动产业、产品升级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例,中国应进一步通过进口商品和服务,拉动沿线国家的生产发展;通过在中国生产加工,提高进口商品和服务的等级,进而提高原产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。同时,中国应及时总结现有经贸合作区建设经验及模式,继续共建经贸合作区。
推动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,推动构建更加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。中国应加快扩大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范围,逐步形成更加具有规模效应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网络。
持续积极落实《贸易便利化协定》内容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,中国与中亚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通关效率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5%,区域贸易规模将增加350亿美元。因此,共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将有利于合作国贸易往来,有效提升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。
当前,世界经济缓慢复苏,无论是从增长速度还是增长规模来看,中国仍然扮演着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,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发展、产业升级、收入提升、就业机会等诸多红利。中国将牢记并遵循“相通则共进,相闭则各退”的规律,通过提升进口贸易、进一步扩大开放,为促进全球经贸发展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。